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精品案例 >
精品案例

调整思维方式,重塑美丽人生

发布时间:2010-10-21 15:06:12   来源:

 

调整思维方式,重塑美丽人生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济源市北海中学    张文丽     

摘要

本文是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一个初二学生,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对自己缺乏信心,因为一次回答问题遭致嘲笑的负性事件的引发,对回到集体感到紧张害怕,逃避学习,于是生病就成了一个最适当的借口。经过7次咨询,咨询师了解到求助者的大量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评估诊断并进行鉴别,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然后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在咨询中,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求助者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同时,协助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

关键词:紧张、恐惧、信念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李某,男,14岁,初二学生。原籍农村,父亲跑运输,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母亲也随父亲跑车,无暇顾及他,多数时间就一个人待在家里。小学时成绩中等偏下,升入初中后,感到学习很吃力,成绩总是位居班级后10名。除对语文课兴趣浓厚外,其它功课都觉得很难,压力比较大。但有上进心,很想把功课学好,没有兴趣爱好。朋友很少,父母又常常不在家,感到孤独。有理想,最大的愿望是将来当个医生,穿上白大褂,救治那些被疾病困扰的人们。没有重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    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一个月前,因感冒发烧,病好后总是感到浑身无力,打不起精神,有时头晕、恶心,不能正常上课,希望摆脱目前状况,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三、    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该求助者一个月来不间断地生病,但最后经市正规医院检查没有疾病,根据与求助者的交谈以及相关资料,看得出其学习压力很大,人际交往困难,父母又常常不在家,缺乏精神支柱,加上一次负性事件的引发,同学的嘲笑取弄,更使得他对学习对集体缺乏热情,甚至紧张、焦虑、恐惧。

在求助者的内心深处,渴望取得优异成绩、赢得同学的尊重与自己的学习状况形成强烈的心理冲突,为了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借口,生病就随之出现。他的感冒是巨大的学习压力的一种变相表现。因此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四、    求助者背景资料

1、         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小时候我是跟着奶奶长大的,爸爸妈妈跑车,总是到很晚很晚才回家。上幼儿园时,爸妈把我全托在钢厂幼儿园,每次爸妈把我往那儿送时,我都哭的不行,说实在话,那时我对幼儿园并不喜欢。上小学时,我不太爱说话,性格沉静,不太喜欢与别人玩闹,好朋友很少。我希望自己学习好,过年时得个奖状,可成绩总是处于中等,所以没得过一次。上初一时面对新的环境,开始我还想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状况。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我觉得我更落后了,心里就有些颓丧,对学习没了信心。

2、         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

我今年上初二,一个月前我感冒了,在附近的一家医疗所抓了些药,休息了三天,病好了。可是病好后,我来到学校上不了三天课,就总是头晕恶心,于是反反复复,来学几天就回家休息。开始,我爸妈工作忙,以为是小问题,也没管我,何况他们白天多数不在家,我也不想多说。直到最后一次病时,我爸歇班发现我在家睡觉,才带我去市人民医院检查,我才知道我并没有病。医生说我有心病,我想可能是害怕别人嘲笑我。

3、咨询师的观察及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父亲陪伴而来,咨询时显得紧张,并顾虑重重,喜欢低头、脸红,说话结巴。

从其父亲处了解到:升入初二以后,常说课听不懂,功课难,学不会。由于生意忙,每次有病都是在家附近的小诊所打打针、吃吃药就算了。直到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月,才想着带他到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说没病,于是才来咨询。

班主任反映:性格内向,孤独,不太合群,但遵守纪律,正直、善良,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语文教师反映:上课表现积极,作业能认真完成,写作文常常写内心的苦恼。其中写道,班里有的学生常取笑他,感到自己是他们的“笑柄”,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五、    心理问题的归类与诊断

(因为本例年龄14岁,未做心理测验,资料主要来自会谈法及观察法。)

(一)问题归类

1、社会学层面:属于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

2、心理学层面:认知问题;情绪问题

3、医学层面:根据CCMD3诊断标准,该案例不足以满足焦虑症、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二)初步判断

 根据求助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其症状表现,可以看出其自知力完整,思维逻辑清晰,并没幻觉、妄想行为,能主动求医,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李某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李某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答错问题受到同学的嘲笑这一现实性刺激引起,强度不大,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持续时间为1个多月,不良情绪并未泛化,人格正常,经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三)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1精神病的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在家长带领下配合治疗,无逻辑思绪的混乱,无感知异常,无妄想、幻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鉴别:

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与现实生活相连。

根据许又新教授判定神经症的标准来看:

1)、该求助者内心冲突持续不到三个月,只能评1分;

2)、虽有对学习的回避行为,但病后返校仍能上课,学习效率大大下降,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评2分;

3)、该求助者内心感到紧张、焦虑,不能自行摆脱,需专业人员的帮助,故精神痛苦程度评2分。

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评分不到6分,所以应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

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较短,仅仅是一个月,情绪反应也不够强烈,虽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但并没有泛化,所以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1、生物原因:无明显生物原因。虽有头疼、恶心等症状,但经正规医院检查并没疾病。

2、社会原因:人际关系紧张,可有可无的班级地位使他有一种畏惧心理;未得到家长、老师的理解和关注,朋友很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上课回答问题遭到同学嘲笑,不良评价成为其心理问题的一个诱因。

3、心理原因: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心胸狭窄;错误认知: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笨,感到自卑,受到同学的嘲笑是天大的耻辱;情绪方面的原因,对别人的嘲笑、淡漠产生的焦虑、惧怕等负性情绪的困惑不能自行解决;有回避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

   七、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根据目标具体、可行、符合心理学性质等因素,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学会自我解压,缓解焦虑、紧张、恐惧情绪,改变其不合理观念,改善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建立和增强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良好人际沟通模式,学会不断地调适自我,挖掘自身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所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技术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三)告知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

(四)时间安排:4次,每次50分钟。

八、咨询过程

(一)基本步骤

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首先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

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在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最后,咨询师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二阶段:咨询师通过举例分析及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为了让求助者领悟,咨询师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学校在有个学生撞了你,你首先的情绪反应(生气、愤怒)与你得知他急着为老师送作业(谅解)或挨了老师的批评不小心撞上你(同情)时截然不同。而后,结合其具体问题,引导他运用ABC理论来思考自己的问题,寻找他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很笨是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笨的人不该抬起头走路”“受到别人的嘲笑简直是天大的耻辱”“所有的同学都看不起我”,这就为下一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在此阶段,咨询师举了大量的名人事例并设置挑战性的提问,比如“华罗庚小学时数学考零蛋,但他靠勤奋不也成为我国伟大的数学家了吗?你的成绩若考零蛋,你会因此而给自己关禁闭吗?”从而引导求助者领悟“我虽然有点不如别人,但我可以笨鸟先飞,可以通过勤奋去改变学习状况,提高成绩。”再比如举韩信的例子向求助者质疑:“你说受到别人的嘲笑简直是天大的耻辱,可你所经历的难道比从别人胯下钻过还要耻辱?”从而引导求助者领悟“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再比如针对他的“所有的同学都看不起我”的非理性信念,咨询师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你做调查了吗?”这样,求助者很容易就能领悟自己的不合理的想法,代之“只是几个人嘲笑而已,仍有那么多的同学认可我、支持我”。

为了促进求助者的改变,咨询师还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让求助者体验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的情境,让其讲述他是怎样想的并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他如何改变想法,学到了哪些新的观念。并且及时给予强化,巩固其新的信念,从而获得新的适当的情绪反应。为了让求助者更能适应生活,咨询师还布置家庭作业,让其练习,学会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

第四阶段:在本阶段中,咨询师为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咨询师讲《扛船赶路》的故事,引导求助者放下人生中的痛苦、孤独、眼泪、羞辱等等,学会忘掉这些暂时的不快,人生的步伐才会越走越轻松。而后,让求助者讲几天来发生的不快小事,寻找不合理信念,并学会与自己辩论,从而矫正不合理认知,巩固加强新的信念。除此之外,咨询师还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自信心训练,帮助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调整思维,增强信心,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九、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求助者反映自己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有所减轻,对未来充满信心,能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说至动情处潸然泪下,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咨询结束时求助者面露笑容,神色轻快。

求助者周围人士评估:老师反映现在敢说话了,学习热情明显增强;同学反映课下也愿意与大家交往,比以前招人喜欢了;父母反映脸上多了一些轻松、愉快,不再常常很痛苦的样子。

由于没有进行心理测验,所以没有心理测验情况的对比。

十、总结

在这个案例中,我的咨询技术不够灵活,还比较生硬,对谈话的内容控制的不够好;但我非常注重咨询关系的建立,给求助者一种安全、温暖的感觉。在今后的咨询中,我还要不断地学习,广纳各种心理学理论及治疗技术,力求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济源微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