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地图教学六法

发布时间:2010-12-03 08:52:43   来源:

 

地图教学六法

 一、读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以达到以图知地的目的,其中读图顺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教学中严格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那么,什么是正图呢?主要用来说明地理事物正题的图,大多是专题地图。相对正图还有一些辅图,辅图是用来讨论正题、帮助理解、提供材料、作为辅助性的配图。多为统计图、曲线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阅读地图的一把钥匙,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再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如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等)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二、划

一幅地图,为使其具有完整性、全面性,往往有着较多的地理事物,但对学生来说有点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的感觉。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勾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讲,重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矿产地、能源地、河流、交通线等是需要划出的重要信息。如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勾划,强化记忆。特别是较为重要的、常用的、特殊的地理事物都应落实在图上。

三、描

地图上有许多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如河流、交通线、分界线(区域、大洲、国家、省份界线)、等值线(等温线、等高线、等盐度线、等压线等)和分布区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水田旱田分界线、温度带界线、干湿地区界线、三级阶梯界线)等。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绘,以加深印象。

四、摹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示意图,如运动示意图(地形雨示意图、锋面雨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分布示意图(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世界人种分布示意图、板块分布示意图、全球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等)和其它一些示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对此类示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照原图进行临摹,以求加深记忆、理解、掌握的程度。(有助于对概念、原理的理解)

五、析

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从两个层面进行第一层面: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像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与流动等,如根据青藏高原的位置、地形去分析它的气候特征和高寒农牧业的形成,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等条件分析其成因。第二层面:提炼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分异。(分析台湾案例)

六、转

转就是地图教学过程中的图文转换图转文: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记忆。如《地形雨图》和《天气预报》教学中,可将图转化为文字概念和文字叙述。

文转图:将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如通过文字的语言叙述可转化为一幅图的形式。(例医院在学校东面,距离1500米,公园在医院的北面,距离3000米)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地图和文字有机结合,既发挥地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突出的特点,又发挥文字表达扼要明了、言简意赅的优势,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上一篇:《运用地图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下一篇:济源市教研室李雪颖主任到北海中学做专题报告

济源微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