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随笔 >
教学随笔

构建具有生命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发布时间:2010-11-03 15:30:31   来源:

 

构建具有生命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卢跃进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多的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互动对话、实践创造,随机生成与资源开发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

课堂是充满错误而且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真实的课堂也因 “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就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学生在操作实际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资源管理器中复制、移动文件”操作时。当演示完“选中→复制(剪切)→定位→粘贴”操作后,学生开始当堂练习。巡查时发现一个小男生没有按要求操作,而是按住鼠标左键在胡乱地拖。这位老师没有指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从学生的错误操作中联想到了“复制”、“移动”的快捷键操作——“shift+左键拖曳(移动)”、“ ctrl+右键拖曳(复制)”。于是,他在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新的方法。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源于质疑。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多一分冷静,多一分思考,多一份信任,多一分尊重,及时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那怕是一点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一位老师执教“保存文档”这一内容,在举例说明“保存三部曲——位置、名字、保存”后,学生即开始了当堂练习(教师预设在学生机上)。突然,有一名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会有CDE……盘”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这个提问,显然涉及到硬盘的分区及工作原理问题,难以讲解且与当堂内容无太大关联。然而,搞清了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当堂操作任务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他在冷静地思考之后,巧妙地把整个硬盘比作“教学楼”,把相应的CDE等盘比做“教室”,把存放在的文件比作一个个“学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和谐,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生态情境,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高境界,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超越,这正是生命课堂的真实写照!

 

[本文章发表于《教育时报》(2010929)第3]

 


上一篇:让每一块璞玉都能成为艺术品
下一篇:爱的暇想

济源微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