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博览 >
媒体博览

教育,要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2-11-27 14:33:16   来源:

 

西安交大附中校长王佩东:

教育,要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中国教育报》20121127日第5

 

   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表明了最基本的教育主张与观点,也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

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20067月,我就任交大附中校长。就当时教育环境而言,不乏存在将素质教育喊在口头上,实则以主要抓尖子学生、提高升学率来取悦家长的现象。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担负着满足社会和学生双重需求的责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需求,激活兴趣,让他们自主求知,远比先有模型后添加辅料式的单纯传授知识型教育更为重要。

  基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交大附中提出了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这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承认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和谐共进。

  我认为,所谓适合教育,应该是以育人为基石,以学生不同的禀赋为起点,以多元的目标、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评价为手段,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为追求的教育。从教育内涵来看,适合教育应包括三层主要意思——第一层次是从学生追求与理想、志趣出发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第二层次是从学生特长与个性出发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重点是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丰富性;第三层次是从学生的爱好与基础出发,创建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一学校教育取向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其中主要是教育质量观、过程观与师生观。

  教育需要关注现实,学校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生源、规模、质量、效益等问题,特别是不能回避升学率,这是最为现实的目标。然而,教育又需要理想,只重升学率的学校一定不是一个好学校。学校教育如果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人格和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么这所学校的升学率本身就是一种不道义、不公平。其后果是现实的成功者会变为未来的失败者,现实的失败者会变成未来社会的落伍者。

            教育要像农业一样让每一个生命充满灵性

  人的成长绝对不能等同于按照固定标准、统一模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我赞成教育即是生长的大教育观,教育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师不是工程师,而更应该是启迪智慧、滋润心灵的导师。学校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建设充满智慧的乐园和绽放美丽生命之花的花园,让每一个灵性显现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体现在教育教学上,教师要有很强的学生立场,要能换位思考,要乐于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敞开心扉信任学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生长和自我发展。传统教育实施的齐步走教学模式,一刀切教学要求,大一统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必须强化分层教学原则,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味成功的喜悦。另外,自主学习原则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则。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课堂则应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评判学校成功与否更应多看对未来的贡献度

  在交大附中的实践中,我们力求从理念到课程、从过程到方法去建立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机整体。

  学校加强了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开设了八大类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化要求。校本课程由包括学科延伸拓展课程、科技发明创造课程、社会生活实践课程、个性特长培养课程、人文素养提升课程、学校特色活动课程、环境资源教育课程、国际视野素质课程在内的八大类课程组成。学校严格学分管理制度,采取限选、任选、必选课程的做法,保证了课程模块的有效落实。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校倡导激趣互动、自主创新、探究研讨等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各种潜能和志趣。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交大附中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倡导每个学生参加一个小组,培养一个兴趣,发展一个特长。2009年以来,西安交大附中先后邀请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讲学,与师生交流座谈学术和事业上成功的秘诀。20109月,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三位航天英雄走进交大附中为师生作报告。与科学大师和航天英雄的零距离交流,激发了学生对英雄的崇尚和对科学的热爱,这样的经历一定会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留下深远影响,激励他们一生。

  自主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有学科特长或者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起,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人人参与的学科节。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展示了各学科知识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化学学科节上,2010届学生刘子潇,在老师的鼓励下,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创新,连续实验,成功制取并封装了几克稀有金属单质铷和单质铯,毕业时他把自己的试验室捐给了学校。西安交大的一位教授鼓励他说,刘子潇同学的成绩可以和居里夫人相媲美。

  交大附中鼓励学生组建研究型课题组,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各种调查与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调查分析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潘戈等10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节假日徒步到西安浐灞新区考察,走访了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调查工业废水排放、河流污染等状况,并参考卫星遥感图片,查阅浐灞地区的历史档案和相关资料,历时8个月撰写了《西安浐灞新区发展调查与规划》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论文,得到了当时西安市领导的赞扬。

  近几年来,交大附中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荣誉越来越多。而今,无论是在进一步深造的大学校园,还是在新的工作领域,走出校门的交大附中学子们,均以学习型、创新型的显著特点,以良好的潜力和卓越的后发优势,成为备受青睐的中坚力量。

  文如川流,过满必溢。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在这里,我还想说——基础教育应当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环境,评判教育和学校成功与否,不仅应该看现在,更要看所培养的学生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在干什么,是否能为国家、为民族撑起一片蓝天。我们需要提倡一种大气的教育,这种教育视野广阔,目标长远,底蕴深厚,品味高雅,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子感言

西安交大附中高中部在校生 朱文博:

  每天走进学校,当我看到一楼大厅那两行金色的大字——“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时,我就知道,这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高一军训结束时,作为军训方阵汇演解说一员的我,得到了王佩东校长的鼓励:孩子,声音不错,好好在这方面发展,将来一定能在演讲以及主持方面有所突破。校长的鼓励,让我重新燃起了儿时当一个主持人的梦想。之后我被推荐加入了附中主持人的队伍,使我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是何其幸运!我们的附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尽可能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我们的附中,不仅仅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我们的附中,在定位什么是成功、成才时,都不曾忘记告诉每一个生活学习在此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你敢于选择,敢于展现,敢于创新,附中就会为你搭建最好的平台。

西安交大附中校友、现香港城市大学生物与化学系教授 朱光宇:

  每次回西安来母校看老师,我最想表达的两个字就是感恩。因为在这里,老师首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我现在仍然深深地记得,我的班主任兼化学老师王佩东曾多次告诫我们,要牢记著名教育家、交通大学开拓者唐文治先生的名言,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须先砥砺第一等品行。还有求知欲的激发。生活便是寻找新知识。化学家门捷列夫的这句名言是我们前行的动力,而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先改变学生的,就是带领学生发现化学在改变生活中的神秘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课堂上不只是知识的讲与听,更多是对于化学知识的引领与探索。老师是会变魔术的人,她总能想到最精彩的办法,将课本上的知识深入浅出地生动展示在我们眼前。而更重要的是能力培养。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老师总是不动声色地站在一旁,绝不大包大揽,或许只有善意的建议和更多可行性意见,由我们自己作出选择。这些能力的培养让我在后来的成长中获益匪浅。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仿佛都能听见老师在我耳畔的叮嘱:不慌张,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专家观点

适合教育引发的问题与思考

  陈玉琨

  王佩东校长的报告是在西安交大附中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概括。在交大附中教育理念的背后,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它至少引发了我们对3个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教育应当满足社会的需求还是满足学生的需要。西安交大附中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一教育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人本位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育。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特别强调教育必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是社会本位的教育。这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其中特别提出了一个概念:人民的期望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当然也就是我们政府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为我们解开了这个思想纠结。教育为学生服务,造就每一个最好的个体,最终也就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每一个人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发展将永远是一句空话。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把握所谓最好的自己中最好的内涵是什么。西安交大附中的适合教育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它解开了我们心头的疙瘩,我认为对我们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究竟教育要适合学生还是学生必须适合教育。说到底,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促进人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教育都要求学生能和社会规范相吻合,所以我们有教育目标、有国家课程标准,这是西安交大附中的每个学生必须要达到的,合格学生要做到,优秀学生更要做到。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任何教育首先是学生要合适教育。

  当然如果我们的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校的良好愿望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提出,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以培养适合教育的学生,这就构成了教育当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目的与规律的问题。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它要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去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性。然而,如果我们的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的目的就难以达成。规律是不能违反的。教育适合学生就是尊重教育规律自身,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学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使我们每个学生能够达到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要求,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能挑起祖国、民族未来大梁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个问题,教育究竟是要适合个体还是群体。任何群体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造就最好的自己,其实这就为我们群体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个体是在群体之中的,群体的发展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西安交大附中优秀的群体、良好的环境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把握住这个关系至关重要,它使我们为提供适合每个个体的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要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的校长、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以特权。所谓特权就是学生有要求学校满足他们发展特殊需要的权利,有能够成为一个独特自我的权利。如果每个学生都没有这样权利的话,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很难得到保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是要通过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来使我们学校教育的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使我们能够真正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教授)

  

 


上一篇:王艳玲代表:今后教育得让所有家长都满意
下一篇:新一届中央领导频频要求开会不要念稿引关注

济源微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