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作文怎是配角? “投入”“产出”难成正比

发布时间:2011-10-19 07:40:35   来源:

 

作文怎是配角? “投入”“产出”难成正比

来源:光明日报

年年高考,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什么?作文题。

  然而,就是这个万众瞩目的高考作文正在使语文教学日益陷入投入产出难成正比的尴尬——不下功夫能拿40,下功夫也难拿50,在教不教学不学反正都差不多的利害权衡中,校长们一道语文给英语让路的命令让我们的母语教育越来越滑向边缘。

  作文,究竟该如何考、如何评?本报记者就此对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

  问:这些年,对高考作文题的议论总夹杂着批评,诸如远离考生生活,远离社会需要,远离时代,看似哲理、寓意深刻,实则空洞、苍白,等等,甚至有人批评高考作文出题太玄,有些为难考生。您认为目前高考作文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由它所折射出的问题又是什么?

  温儒敏:不能说这些批评没有根据。但现在很多省市都是自主命题,水平不一,情况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今年有些题目,像《拒绝平庸》、《回到原点》、《期待成长》,比较平稳,指向性太明显,学生平时大都有准备,难度不大,也就很难拉开分差。

  至于说唯恐不难不玄,为难考生的倾向”,我看这并不突出。考题是要有难度系数的,有些争议的是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要求围绕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的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和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作。有人批评这个题目有些,其实我还比较欣赏这个题目,偏于智性思维,似乎有些哲理,但难度并不大,只要开动脑筋,还是有话可写的。这种题目很难套题”,那些只读教辅,知识面窄的学生,不容易考好。也有批评让中学生谈论中国崛起题目太大了,不适合。其实并不是要求写社论”,无非就是让考生结合各自的生活体验表达感受,要的是中学生眼中的中国崛起。这类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多关心社会,开阔视野,我看是不错的。

  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问题,或者说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好出题的限定性与开放性两相结合的。以前是太”,后来又似乎太

  限制太死,把考生都框住了,发挥不了,自然考不出真实的水平。而只注意开放与自由,没有一定的限制,也就无所谓考试与选拔。所以两者之间要讲点平衡,有适当的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智性不足,抒情有余。如果说小学和初中可以多写一点抒情文、描写文,那么高中生就应当转向多些理性的论说文。高考作文主要还是考文字运用与思维能力,这是基本的,然后才是文采审美之类。高考作文不宜太文学化。

  问:对高考作文的质疑和批评还包括阅卷环节的种种问题,就高考作文的整体而言,您认为是否有改革的必要?怎样改才能更好地引领作文教学,彰显时代精神?

  温儒敏:当然必须改革,而且改起来不见得就那么难,可以先从那些比较技术性而又很关键的部位改起。

  有两个问题可以先改。一是评分的趋中率畸高问题,也就是所谓大肚子现象。作文评分一般分4,其中二等40分上下。根据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的调查,近四年来,包括北京在内多个省市高考作文的评分都是二等作文卷占75%-80%,一等占8%-10%,满分作文凤毛麟角,35分以下的三、四等也不到20%。二等分占比重如此大,趋中率畸高,考得再好也很难企及高分,稍有准备就可以拿40分上下,再差也不至于落入三、四等。评分等级的这种非正态分布,根本不能反映考试水平,对考生很不公平。

  趋中率为何普遍偏高?原因是阅卷的等级划分标准虚化。为公平起见,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阅评,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就需重新评阅。但改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于数学的两倍,又必须在7天之内改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一分钟到两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两位阅卷人打分相差在5分之内就通过了。如果相差6分以上,就必须要第三个人来改,进度就被拖延了。为求保险”,阅卷人就会彼此求同趋中”,最简单的方式就给2等。

  趋中率畸高,使得高考作文失去了选拔功能。为什么普遍不太重视语文?就因为所谓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教不教学不学反正都差不多。所以,我主张高考语文改革首先就改趋中率弊病,应当考虑如何在高考作文评分中拉开距离,正态分布。如果还是分4,那么二等作文最多不要超过55%,一等也不要搞得那么严那么少。数学外语可以有那么多的满分,为何语文的满分却是凤毛麟角?语文和作文评分老是像体操评分,拉不开档次,怎么调动学习积极性?

  要改变,首先语老师要改变观念,评价要讲科学性。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带综合性,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熏陶,的确需要更多的投入。而目前语文教学比较不被重视,甚至认为这是在高考中较难拿分”,投入和产出难成正比的学科。大家都知道,作文不下功夫就能拿到40,下功夫也很难拿到50分。英语突击两个月,提上10分、8分没问题,语文却不见得,有的高中校长公开说,语文给英语让路!

  问:宿构、抄袭、套写的风气 近年来成为写作的技巧而在高考考场上盛行,有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准备好可以任意套用的材料,考场上,无论遇到怎样的作文题,只需选择一个类型就可以套写。更有甚者,还出现了只写开头、结尾,中间摘抄大段备选材料的填充式馅饼作文。大量宿构、套写,甚至抄袭的作文能混进二等文范围,得分也不低。而由于套写作文安全、保险”,许多有写作才华的考生也不敢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作文,致使一类文罕见。怎样有意识地从命题到阅卷评分环节遏制这种状况?

  温儒敏:很多教师清楚这一套教法并不好,甚至有害,但大家为了升学率,还是那样教。有位老师让学生准备好三个名人——季羡林、霍金、苏东坡的有关事迹和名言,分好类,到了考场,不管碰到什么题目,稍加点拨勾连,然后将预先准备的事迹或名言适当排列组合,就可以应对几十种题目。这样做,必然导致假大空和所谓吸引考官眼球文艺腔。要抑制这种风气,光是提倡什么很难解决问题,我看就要用好高考指挥棒。如果从命题到评分都不利于宿构套写”,不利于文艺腔”,那么情况就会朝好的方面转变。

  针对文艺腔”,包括宿构、抄袭成风,我看可以先改一改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式,前面说了几种作文命题有混合的趋向,不少题出得不错,但也有些限定性不够,难度系数与区分度不够,,导致天马行空,“泛话题化。有必要来点限制,比如对文体有要求;馅饼式的套题写法要扣分;增加智性的、思辨性的内容要求;改变高中语文课学习的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文体写作在高考中不考,反而出现高考作文这种特殊的考试文体的现象,有意识地考查学生撰写规范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能力;也可以命制大小两个作文题,分别判分,分别考查其议论、说明等不同能力。(本报记者 丰 捷)

 


上一篇:清华大学李艳梅:教学是一件很“活”的事情
下一篇:新形势下师生关系抓“五共”

济源微信营销